孩子六岁前有这些“节俭”行为,以后多半没出息,父母不值得炫耀
现在的家长都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十分的重视,可是也有不少的家长看似小小的举动却在一步一步的摧毁着孩子。老话常说“勤俭节约”是我们的传统美德,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也经常告诉孩子要节约。
可是现在很多人经济水平提高了,便认为节俭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。像吃不完的饭打包回家并不丢人,反而是铺张浪费随意挥霍才丢人。不过也有不少人明白了节俭不丢人这一思想,于是顶着“有便宜不占白不占”的思想大肆占便宜这就不是一件好事了,甚至让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下,很有可能变得没有出息。
最近收到了粉丝陶陶的投稿:她带着自己姐姐孩子兜兜去逛商场,可是兜兜的节俭却让她觉得这个孩子有些可怕(已授权)
最近陶陶的表姐一家搬到了陶陶所在的城市,虽说两家是亲戚但是来往并不密切,陶陶也并不是非常熟悉。可是一想到姐姐一家搬到这个城市也不容易,于是表姐很多事都会找陶陶帮忙,陶陶都答应了。这天陶陶不用上班在家休息,表姐因为要去做美容就将兜兜带到了陶陶家,陶陶之前并未与这个孩子有过交流,本是十分担心的,可是看到孩子算是听话的,便放心了不少。
陶陶还没有自己的孩子,所以并不知道怎么带娃,无奈之下打算带着孩子去逛超市买点零食回家。进了超市以后孩子就像小鸟一样,陶陶都追不上,后来在商品的试吃处找到了她。没想到陶陶发现,这个孩子竟来来回回穿梭在试吃处,而商品促销员在添加试吃商品的时候兜兜就在旁边等,于是这时候促销员阿姨说:“小朋友喜欢吃这个吗,如果喜欢可以让妈妈买回去一些带回家吃哦”。陶陶连忙不好意思地表示自己不是妈妈,只是小姨,孩子吃得太多了看起来很喜欢,打算买一点。可是话还没说完之间兜兜说“我不买,买还要花钱,免费的东西能吃饱为什么要花钱买”。
陶陶听完孩子说话后顿时觉得细思极恐,一个年仅六七岁的小孩子竟能说出这样的话,总是认为自己的“占便宜”就是节俭,还在沾沾自喜,如果再这样下去孩子可就毁了。
现在,大部分孩子都比较早熟,在很多老一辈人小时候还不懂的事情,现在的孩子在同样的年纪就要懂得多一些了。可是孩子虽然懂得多,但是不花钱=节约却是一种错误思想。总是用占便宜的行为说自己是节约这种思想也是比较危险的,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变得吝啬、抠门、斤斤计较。
六岁相当于一个“分水岭”,毕竟这个年纪孩子刚刚迈入一年级的大门,从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式变为了一名小学生了。孩子到了该懂事的年纪,就要让孩子明白事情的道理,否则很容易被人孤立,毕竟一个吝啬的人,大家也很难与这样的人成为朋友。
所以如果孩子在六岁前,还有这种行为,家长千万别沾沾自喜还在炫耀,很可能孩子会变得没有出息,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。
不守规矩
现在有不少餐厅、游乐场都有明确的规定孩子多高以下是不收费的,但是有些家长为了带着孩子去占这种“小便宜”经常教会孩子弯一点腿,这样就不用收钱了。可是家长这样的做法看似省了点钱却给孩子做了不好的示范。因为高度是规定,既然达到了就要遵守,否则给孩子长期灌输一个不守规矩的概念,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极大的。
占小便宜
爱占小便宜的人总认为自己没有花钱就是节俭,可是这样这与节俭完全是两码事。像超市、面包店都会定时推出一些新产品,为了吸引顾客购买,都会有免费试吃的活动,“浅尝辄止”是营销方式,如果喜欢可以购买,但是因为喜欢便带着占便宜吃个够的心思虽然能省下钱,可是也会给孩子养成吝啬、不付出的坏习惯。
过度节俭
虽然崇尚节俭,可是也并不是说孩子的衣服鞋子坏了也要打上补丁,脏了可以洗洗,但是坏了是不是就要适当的更换呢。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,按需购买才是节俭。否则过度的节俭非但没有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,还很有可能让孩子陷入极度的自卑当中。
良好的习惯从小培养,节俭本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美德,可是一定要正确地对待。
本文声明:文字均为原创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冒犯请联系删除)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小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