妈妈带孩子就餐,点了三个“毒包子”,店家:老了等着去养老院吧
“文/贝贝豆(原创文章,欢迎个人转载分享)”
小张是一家早餐店的老板,平日里热情好客,又心直口快,见到什么事情都喜欢提一点意见,发表一下看法。
食客们也都是老熟人了,与小张打的火热。不过今天的一件事着实让小张开了眼界
今天早上,一位成年女人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吃早点。男孩穿着光鲜亮丽,女人的衣服却土里土气。
两人一前一后走进店里,距离说不上疏远但也绝不是亲近。
“该不是人贩子吧”小张心里暗想,便多留了个心眼。女人买饭的时候,小张决定试探一下。
“您这是带孩子来吃饭?”
“是啊,今天带孩子出来吃”
“您和孩子吵架了吗?感觉他赌气一样自己走在前面,哈哈”小张搬开玩笑地说。
“没有,他说怕我衣服上的灰沾到他身上,到了学校不好看,我就走的慢了点。”
“是这样啊......”
小张心里有点不是滋味,狗还不嫌家贫呢,现在的孩子......这时候后厨把做好的饭端上来了。
“您的三份包子两碗粥,慢用。”
“妈,怎么这么慢,我都要饿死了!”那边的孩子等了许久,忍不住叫了起来。
“来了,来了,快吃吧。”孩子抓起第一个,大口大口的吃着。小张发现这位妈妈没动手吃饭,而是静静地看着孩子,眼里是满满的宠爱。
孩子很快吃完了第一个包子,伸手拿了第二个。一个包子下肚,孩子也没那么饿了。
第二个刚吃到一半的时候,他用筷子把包子中的肉馅掏出来,只吃馅,空留了一半的包子皮。
“吃完了吗?吃完了妈妈就要吃了。”
“等一下,我还没吃完呢。”
说罢孩子又抓起第三个包子,用筷子捅来捅去,还掏了三个洞出来,可能感到自己实在是吃不下了。
才把剩下残破不堪的包子皮丢到了妈妈碗里。
“吃不动了,你吃吧,别浪费了”
看到这样的情形,小张热心肠的毛病又犯了,打算劝劝这位妈妈:
“您不能这么教育孩子,太溺爱他了。”
“我自己的孩子,我爱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,轮不到别人指指点点!”
这位妈妈怒气冲冲地离开了,走的时候还用力的关了下门,发出哐啷一声。
小张长叹一声对其他食客说道: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,又是一位晚年进养老院的主。”
故事中妈妈就是太过溺爱孩子,才导致孩子对妈妈根本没有应有的感恩之心,完全以自我为中心,自私自利。这位妈妈晚年也免不了搬到养老院的结局。
家长要学会教育孩子,不再溺爱孩子,让孩子懂得感恩
一: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
家长总觉得孩子年纪太小,这也不能做,那也不能做。其实这样无异于折断孩子的翅膀,将他束缚在金丝笼中。虽然好看,却丧失了飞翔的能力。
正确的做法应该是:鼓励孩子去做他能做的事情;帮助孩子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;夸奖他做的好的事情。在这样的引导下,孩子会逐渐越来越自信,脱离父母的帮助成长起来。
二:教会孩子懂得感恩
人人都应该学会感恩父母,感恩父母将你带到世上,感恩父母照顾你长大。可是我们中有很多人教育孩子很片面,总觉得感恩这种事情不需要教,孩子天性就知道。
正是这种思想,在溺爱教育的背景下,养出了一个个“白眼狼”,让家长后悔不已。
正确的做法是:在日常生活中,多使用“谢谢”“感谢”这样的词汇给孩子的心里留下印象。以身作则,感恩父母,给孩子留下感恩的榜样,这样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得去学习父母,从而学到感恩的真谛。
三:学会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
接受、尤其是无条件的接受是溺爱孩子的开端,对于孩子的要求,很多家长一昧地给予满足,而不考虑是否合理。孩子就是这样被一步一步养成了无理取闹的毛病。
正确的做法是:当孩子索要东西时,家长首先要考虑这个东西有没有必要,合理的处置孩子的物质需求,别让娇惯成为“索要”的资本。
总结:
溺爱是枷锁,锁住了孩子的未来,锁住了自己的晚年。正是这种溺爱,造就了穷人家的“富二代”,如果你爱孩子,就锻炼他,如果你恨孩子,就放纵他。
各位家长们,你们是用放纵去爱孩子的吗?面对故事中的这类妈妈和孩子,你有什么想说的么?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吧,更多母婴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,如果喜欢这篇文章,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!